首页  »  剧情片  »  末代皇帝 电影

剧情介绍

末代皇帝 电影 第六十届(87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  《末代皇帝》由意大利扬科电影公司、英国道奥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三家联合摄制,片长165分钟。该片用闪回手法来表现溥仪一生,在2小时40分钟内讲述60年事情。该片在西方上映后。立即掀起了“中国热”。1988年,第60届奥斯卡奖颁奖揭晓,《末代皇帝》一举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服装、最佳作曲、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摄影和最佳美工9项奖。  意大利导演贝尔纳多·贝尔托鲁齐为什么要拍摄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一生?1987年,法国《首映》杂志记者在采访贝尔托鲁齐时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他作了肯定回答,“这是一段令人着迷故事”,“......溥仪已成为历史,他象征着一种观念,即通过教育,-个人能得到彻底改变。”贝尔托鲁齐在同一天采访谈话中还直言不讳地谈到“要是我对溥仪没有这种同情,我就不会拍这部影片了。我甚至喜欢那些可憎人物,我需要爱摄影机前所有人物。即使他们是恶劣,我也设法使他们具有某种悲剧性,从而产生一点高贵感。……这些人物虽是可憎,但他们也是世界一部分。我并不谅解他,可他们也是命运之神玩物,他们所体现是一种人类共通好斗性。所以,任何人都不过是历史牺牲品。”  贝尔托鲁齐身为一个艺术家,凭藉自己良心和真诚说出这番话,虽不能完全有助于我们去深刻理解溥仪这个在中国显赫一时政治人物,但至少给予了我们某种启迪,溥仪一生无疑是悲剧性。贝尔托鲁齐从艺术角度窥见那个溥仪与现实中真实溥仪虽然有一定距离,但溥仪一生却是同中国动乱命运紧密联结在一起。溥仪从政治傀儡被改造人后,亲眼目睹过去那些改造他人如今被视为“牛鬼蛇神”从人地位上驱赶下来,这是历史对人命运一次嘲弄。  《末代皇帝》背景材料主要来源于溥仪生前所着《我后半生》和紫禁城清宫档案史料。整个摄制组是一个共同创作集体:150名中国人,100名意大利人和20名英国人,另外还有30名翻译人员。  简介:  末代皇帝是一部气势宏大、色彩浓郁、场面壮观、技巧精湛史诗巨片。  故事从1950年冬天开始讲述起:清王朝废帝溥仪,作为战犯从苏联被押回中国。火车抵达中苏边境满洲里火车站后,溥仪认为此去性命难保,便溜进卫生间企图割腕自杀。中国战犯管理所所长发现情况有异,急敲卫生间门。 敲门声使溥仪陷入了回忆。1908年一个冬夜,清宫卫队长敲开了醇亲王府大门,按慈禧太后旨意把3岁溥仪接进宫中教养,准备接位。  在香烟缭绕坤宁宫内,即将咽气慈禧接见了溥仪,告诉他要即日登基。在太和殿上隆重举行登基大典时,溥仪在大臣陈宝琛身上发现了一个装着蝈蝈小笼子。他对蝈蝈兴趣显然要超过几千名跪在他脚下文武大臣。登基之后,溥仪成了世界上最缺少管教、也是最孤独孩子。  溥仪从回忆中惊醒过来。他也被管理所长救起,从此开始了接受审判、接受改造囚徒生活。他在监狱里遇见了他胞弟溥杰,于是又回想起40年前往事:在养心殿院中,溥仪和溥杰玩得正起劲。他已长到6岁,但还在吃乳母奶。他已经懂得手上握有无上权力,并开始肆意捉弄虐待太监们。这时传来消息,辛亥革命成功,溥仪被废黜,他只是“紫禁城内皇上”了。  1919年,英国教师庄士敦受聘入宫,14岁溥仪开始接受西方文化熏陶。在庄士敦任教4年里,溥仪不仅在生活方式上逐步发生改变:学会了骑自行车,戴上了眼睛,剪掉了辫子,穿上了西服,学会了跳舞、打网球,并且朦胧地向往西方民主政治。尽管他在1922年仍按旧制娶了婉容为“皇后”,文绣为“皇妃”,他心已飞向英国、飞向牛津大学。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8-2028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