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喜剧片  »  白痴/越笨越开心/The Idiots

剧情介绍

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与社会群体相联系着,不可能与之脱离。这没什么新鲜的。而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毛病不少。因而在个体与群体之间就有许多的矛盾冲突。这也没什么新鲜的。新鲜的是人对社会进行抗争的种种方式,自古至今花样翻新层出不穷。  电影《The Idiots》(“白痴”,港译“越笨越快乐”)就以一种特殊的拍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又一种人与社会群体间新鲜的抗争方式——装疯卖傻。这片子说的是丹麦国首府哥本哈根的一帮小青年,对现代社会种种现状极为不满,苦闷得不行,于是利用业余时间假扮作白痴戏弄人间。闹到最后这个游戏进行不下去了,于是这帮人只得回归现实该干嘛干嘛。  其实靠装疯卖傻来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古今中外一直都有人这么干。但是象影片中这几位这么过分的似乎还比较少见。通过不遗余力地模仿智障人士的特征行为,他们在公共场合不断地与这个社会开着玩笑,并从中获得一种短暂的发泄之快感。白痴的形象是这帮人的精神面具,同时也成为了他们种种越矩行为的盾牌,因为人们是不会过分计较白痴所犯的错误的。但是,这个游戏终究没有玩下去。就象无数的无政府主义行为一样,逃不脱失败的下场。本来是想以特殊的方式来嘲弄这个社会,到头来发现被嘲弄的却好象是自己,因为你仍然无法超越这令你痛苦万分的尴尬处境。而这个社会却似乎根本没有被触动。  其实,影片中所描述的这种抗争更象是一种逃避。妄图通过达到一种内心痴迷的状态来摆脱尘世的无聊和纷扰。用这些人的话说,是要追求一种所谓“人内在的痴迷”(Inner Idiot)。这话听着有点玄虚的味道,不过我大概能理解这种心态,并表示同情。但实际上这种寻求解脱的方式根本就是扯淡,因为它缺乏理性的根基。许多反社会、反传统、反潮流之举同样都有这种缺乏理性的印记,因而始终局限于心性躁动与发泄的范畴,不得超脱。以荒谬来对抗荒谬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充其量是在客观上对这个世界造成一些不大不小的影响而已。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及其诸多的问题,我们最终需要的还是理性的思考。  当然,对于电影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来说,我们也不可能要求它在这方面做更进一步的探讨了。尤其对于人类生存所面临的一些根本问题,探寻的过程是持久的、多样的,理性的文字形式可能更清晰更有效一些。一部电影能够揭示一些问题来引发人们思考,已经很不错了。比如这部片子,看完了你也许就会琢磨:原来我们这个社会在某些方面是如此的问题深重,以至于有些人都渴望象白痴那样地活着才不致痛苦……  另外,这部影片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拍摄手法相当的写实。从镜头的运动(晃动)、拍摄的角度、演员的表演以及场景的安排、声音和光线的处理等方面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在看这部片子之前,我对其背景一无所知,就是当一比较特别的北欧电影来看的。后来看着看着就隐约生出个感觉:这片子估计跟以前听说过的“Dogma 95”那帮人有关系。于是看毕就去查相关资料,果然不错,而且还是“Dogma 95”的代表作品。  “Dogma 95”是一群电影导演于1995年春天在哥本哈根宣布的一系列拍摄电影的准则。这些年轻的导演认为传统的电影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旧的规则必须打破,新的秩序需要建立。制定这些规则就是跟传统电影叫板的意思。这些人还有个规矩,只有严格遵从这一准则所拍摄的电影才能称为“Dogma 95”类型电影,通过验证后还要核发编号。比如《白痴》这部影片,其全称就是《The Idiots:Dogma #2》。此片的导演——丹麦的拉斯·冯·特艾尔(Lars von Trier),也是“Dogma 95”运动的旗舰人物,其最新作品《黑暗中的舞蹈》(Dancing in the Dark)近来更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

猜你喜欢

  • 高清

    文科恋曲

  • 高清

    锋利的棍子

  • 高清

    我的徒步之旅

  • 高清

    援交情缘

  • 高清

    超级精英

  • 高清

    西力传

Copyright © 2018-2028






百度地图